图书介绍
吕著中小学教科书五种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吕思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5511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402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652页
- 主题词:语文课-小学-教材;中国史课-中学-教材-汇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吕著中小学教科书五种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3
编辑大意3
第一册6
第一 入学6
第二 喻学6
第三 奈端轶事7
第四 圣蹟7
第五 纸鳶8
第六 钓鱼8
第七 放鱼诗白居易9
第八 水9
第九 记某法人事9
第十 察理上10
第十一 察理下10
第十二 甲乙辨欧阳修11
第十三 盲鱼11
第十四 小乌之良伴11
第十五 益乌12
第十六 卖油翁欧阳修12
第十七 慎微13
第十八 运动13
第十九 公园13
第二十 全体之话上14
第二十一 全体之话下14
第二十二 义犬15
第二十三 临江之麋柳宗元16
第二十四 热16
第二十五 热与色16
第二十六 布17
第二十七 羊毛17
第二十八 仁侠之母女18
第二十九 机变18
第三十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19
第三十一 爱莲说周敦颐19
第三十二 凌霄花白居易19
第三十三 荣誉20
第三十四 合力20
第三十五 集会20
传单式21
第二册22
第一 孟母22
第二 燕诗白居易22
第三 蝴蝶23
第四 良马对24
第五 心力并用24
第六 旅行修学记24
第七 澠池之会25
第八 嵩山26
第九 图书馆26
第十 博物院26
第十一 保存古物27
第十二 村人易靴27
第十三 鑛产28
第十四 磁石28
第十五 北极之乌29
第十六 农业29
第十七 蚕桑30
第十八 永某氏之鼠柳宗元31
第十九 习惯说刘蓉31
第二十 小孤山31
第二十一 记兰戴名世32
第二十二 兄与弟论传染病书32
第二十三 弟復兄论传染病书33
第二十四 瞽者33
第二十五 报章34
第二十六 蚁战薛福成35
第二十七 雞助薛福成35
第二十八 赤壁之战35
第二十九 兵器36
第三十 贸易36
第三十一 商战37
第三十二 漆贾劉基37
第三十三 樵夫陶匠黄宗羲38
第三十四 友别(有序)王守仁38
第三册40
第一 勤训李文炤40
第二 俭训李文炤40
第三 居室记陆游41
第四 黄鹂与燕41
第五 地方自治42
第六 弟告兄小学校改建落成书42
第七 文字43
第八 印刷术43
第九 侥幸与向上44
第十 勃罗斯44
第十一 登龙华寺浮图记45
第十二 望远镜记45
第十三 燐火46
第十四 入营後与友人书46
第十五 苗族47
第十六 游珍珠泉记王昶47
第十七 权人作日记书47
第十八 昆虫之农工业48
第十九 种植49
第二十 观刈麦白居易50
第二十一 意园记戴名世50
第二十二 陋室铭刘禹锡51
第二十三 赋税51
第二十四 徵兵52
第二十五 郭子仪单骑见回纥52
第二十六 赵王买马国策53
第四册54
第一 陆军54
第二 海军54
第三 鲍氏子国策55
第四 出塞杜甫55
第五 北游後与友人书56
第六 借贷与保证56
第七 国债57
第八 波斯老人58
第九 赠卫八处士杜甫59
第十 弈喻钱大昕59
第十一 卫生60
第十二 述蒙古情形书60
第十三 蜃说林景熙61
第十四 说海61
第十五 哥伦布62
第十六 公司上63
第十七 公司下63
第十八 汽船汽车64
第十九 飞艇飞机65
第二十 空气之自述65
第二十一 万物66
第二十二 天然力66
第二十三 名山大川上67
第二十四 名山大川下67
第五册69
第一 原国69
第二 达尔文69
第三 动物之保护色70
第四 罗马武士71
第五 塞木披来之战72
第六 吴士方孝孺72
第七 国货73
第八 工业74
第九 汉冶萍公司74
第十 少年行孙枝蔚75
第十一 国狮75
第十二 捕虎76
第十三 无怒轩记李紱76
第十四 币制77
第十五 纸币77
第十六 苏彝士运河78
第十七 巴拿马运河79
第十八 埃及79
第十九 福泽谕吉80
第二十 武训81
第二十一 自乡间与友人书82
第二十二 桃花源记陶潛82
第二十三 座右铭崔瑗83
第六册84
第一 二巨人84
第二 拿破仑85
第三 祭田横墓文韩愈86
第四 登喜玛拉亚山观日出记86
第五 天文台87
第六 太平洋中汽船88
第七 交通88
第八 学术89
第九 饥民惨状记89
第十 慈善事业90
第十一 与安子介书唐顺之91
第十二 书陈懷立传神苏轼91
第十三 核工记宋起凤92
第十四 病梅馆记龚自珍93
第十五 美禁华工93
第十六 外交94
第十七 唐且使秦国策95
第十八 木兰诗95
第十九 辟浮屠劉基96
第二十 信教97
第二十一 俾斯麦上97
第二十二 俾斯麦下98
第二十三 巴黎观油画记薛福成99
第二十四 国性99
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103
例言103
第一编 上古史108
第一章 汉族之由来108
第二章 古史之年代及帝系109
第三章 三皇五帝时代111
第四章 夏殷及西周116
第五章 春秋战国122
第六章 古代之疆域及种族125
第七章 古代社会之政治组织131
第八章 古代社会之经济组织138
第九章 古代社会之文化142
第十章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组织之变迁146
第二编 中古史上148
第一章 秦之兴亡148
第二章 西汉之初盛153
第三章 前後汉之兴亡158
第四章 後汉之治乱161
第五章 两汉之政治制度及社会情形165
第三编 中古史中172
第一章 後汉之分裂及三国172
第二章 两晋及五胡十六国175
第三章 南北朝181
第四编 中古史下186
第一章 回族之兴起及隋之兴亡186
第二章 唐之初盛190
第三章 自魏晋至唐之政治制度及社会情形193
第五编 近古史上200
第一章 安史之乱200
第二章 唐中叶後之外患202
第三章 唐之衰亡207
第四章 五代及十国212
第五章 北宋之积弱216
第六章 北宋及辽金之兴亡220
第七章 南宋与金之和战223
第六编 近古史下226
第一章 宋金元之兴亡226
第二章 蒙古之极盛及其衰机231
第三章 晚唐宋辽金之政治制度及社会情形235
第七编 近世史上243
第一章 元明之兴亡243
第二章 明之盛衰246
第三章 明清之兴亡251
第八编 近世史下257
第一章 近代之蒙回藏257
第二章 近代之西南开拓及後印度半岛261
第三章 清之盛衰264
第四章 元明清之政治制度及社会情形267
第九编 最近世史上275
第一章 西力之东渐275
第二章 五口通商及咸丰庚申之役279
第三章 咸同时之内乱283
第四章 同光後之朝局及外患287
第十编 最近世史下293
第一章 清末之情形293
第二章 清之亡及民国成立298
第三章 民国成立後之形势299
第四章 最近世政治制度之变迁304
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309
例言309
第一编 绪论313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313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316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319
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划分322
第二编 上古史325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325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329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332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335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339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342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345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350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353
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356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359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362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365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369
第三编 中古史373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373
第二章 秦汉之际377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382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386
第五章 後汉的政治390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394
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398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403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407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412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415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418
第十三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422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425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433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437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440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443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446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450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453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457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461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465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468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472
第二十七章 唐中叶以後的政局475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会480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乱484
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488
第三十一章 变法和党争492
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496
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500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关系503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507
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512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516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523
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526
第四十章 元帝国的瓦解530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535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关系539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542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546
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551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555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558
第四编 近代史561
第一章 明清之际561
第二章 欧人的东略566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569
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574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578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584
第七章 清中叶的内乱590
第八章 鸦片战争594
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600
第十章 英法联军之役607
第十一章《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612
第十二章 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616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622
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627
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634
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639
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643
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647
第十九章 远东国际形势652
第二十章 日俄战争和东三省656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660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制度664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669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会674
第五编 现代史679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679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运动683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686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经过692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696
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702
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705
第八章 復辟之役和护法之战708
第九章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713
第十章 华盛顿会议和中国717
第十一章 军阀的混战721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724
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728
第十四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731
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734
第十六章 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736
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740
第十八章 中俄的龃龉744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747
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752
第二十一章 现代的经济和社会756
第二十二章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760
第六编 结论763
第一章 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763
第二章 中国对於世界的使命766
高中复习丛书 本国史771
一 绪论771
二 上古史775
三 中古史一795
四 中古史二817
五 中古史三826
六 中古史四841
七 中古史五861
八 近代史880
九 现代史904
十 结论920
初中标准教本 本国史925
例言925
第一编 上古史928
第一章 太古之传说928
第二章 中国民族之建国932
第三章 唐虞夏商之政教937
第四章 上古之文化与社会943
第五章 周之建国及其政教948
第六章 春秋与战国953
第七章 周代之社会概况960
第八章 春秋战国之学术思想965
第九章 本期结论970
第二编 中古史974
第一章 秦代之统一与疆土之拓展974
第二章 两汉之政治概况980
第三章 两汉疆域之开拓与对外交通985
第四章 两汉之学术与宗教991
第五章 两汉之社会概况996
第六章 三国之分裂与晋之统一999
第七章 中国民族之新融合1003
第八章 两晋南北朝之文化与社会1009
第九章 隋之统一与唐之继起1014
第十章 隋唐之武功与对外交通1019
第十一章 隋唐之政治概况1025
第十二章 隋唐之学术文艺1034
第十三章 隋唐之社会与宗教1041
第十四章 中国文化之东被1048
第十五章 唐之衰亡与五代之纷乱1051
第十六章 宋之统一与变法1060
第十七章 辽夏金之兴起及对宋关系1067
第十八章 宋之学术思想与社会概况1077
第十九章 元代之武功1083
第二十章 中国文化之西渐1090
第二十一章 明之内政与外交1094
第二十二章 中华民族之拓殖1103
第二十三章 元明文化与社会概况1107
第二十四章 本期结论1112
第三编 近世史1115
第一章 中西交通之渐盛与西学之输入1115
第二章 清代之勃兴1122
第三章 清初之政治及武功1128
第四章 中国民族之扩大1136
第五章 清初之外交与中叶後之政治1142
第六章 鸦片战争1149
第七章 太平天国1156
第八章 英法联军与中俄交涉1164
第九章 中法战争与西南藩属之丧失1172
第十章 中日战争与外力之压迫1177
第十一章 维新运动之始末1185
第十二章 八国联军之役1191
第十三章 日俄战争与东北移民1197
第十四章 清代之政治制度与末年宪政运动1203
第十五章 清代之文化与社会状况1209
第十六章 清代之经济状况1214
第十七章 本期结论1219
第四编 现代史1223
第一章 孙中山先生与革命运动1223
第二章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1227
第三章 民国初年之外交1231
第四章 反动政治与军阀混战1236
第五章 欧战後之外交1243
第六章 国民革命之经过1249
第七章 国民政府成立後之内政与外交1253
第八章 最近之文化经济与社会状况1259
第九章 本期结论1264
第五编 综论1268
第一章 历史与人类生活之关系1268
第二章 中国民族之逐渐形成与现在之复兴运动1271
第三章 中国文化之演进及其光荣1274
第四章 国际现势下之我国地位1277
附录1281
一 本国史提纲1281
二 拟编中国通史说略1309
三 拟中国通史教学大纲1320
四 中国通史的分期1339
五 魏晋南北朝史纲要1361
六 中国通史晋朝部分纲要1373
热门推荐
- 2977009.html
- 814137.html
- 1320169.html
- 17137.html
- 804389.html
- 194324.html
- 601840.html
- 1903677.html
- 1028554.html
- 10233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75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45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2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66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28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9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9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3837.html